商君书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商君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只有法家实现了其学说主张,对分裂的乱世进行了强有力的改革,十分有针对性,而且对后世政治影响深远,也是唯一对后世政体有用处的思想。而在战国各国的变法潮流中,只有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商鞅之法在秦国实行了二十余年,秦国“兵革强大,诸侯畏惧”,但也正因为商鞅之严刑峻法,治标强而有效,但不治本,在历史上商鞅也落下了个“作法自毙”的难听嘲讽。最典型的“史家绝唱、无韵离骚”《史记》的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个人觉得司马迁的评论这才叫刻薄,别忘了司马迁正是受害于汉所沿秦代之法“宫刑”才愤而著书,每每思及身受宫刑,他自己说“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秦法谁炮制的?商鞅。他能对商鞅有好评价吗?鄙人还认为,以道德来指责或评论政治人物是肤浅的行为,谋略和学说本身无善恶,运用到国家政治中不可简单以道德来评价。
商鞅的思想在当时非常可贵,主要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圣人不法古,法古则后于世”(《商君书开塞》)的先进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观。商鞅很犀利大胆的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出路不在于法古,而在于变法更礼;他亦认识到每一朝代都各具其时代的政治特点,这些特点主要的决定于当时历史条件;
二、人性功利论
商鞅认为人的一生就是在好利的本性支配下,追逐名利的一生。“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由于利益,儒家所提倡的礼仪对人的行为不起任何约束作用:“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商鞅以人性功利论为富国强兵的国策提供了指导思想,所以后人多简单粗暴的评论其为功利主义。商鞅对人性的理解,历来见仁见智,我个人倾向是比较认同的,有其合理的一面。
三、双刃之“法”
在法家诸多流派中,商鞅以重视法律而独成一家。虽也谈术与势,但其法制理论更为细密。其提出的主要作用:“法能定分”(《商君书定分》),以立法明分,即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分界,而反对以私害法,秦法对私斗处分是极严极重的;“法能胜民”(《说民》篇)商鞅明确提出法律是君主权柄(权制断于君),主要功能就是强制民众和镇压民众。商鞅仅仅把民众看为是肉猪一样的统治对象,并建议“焚诗书”,采取“偶语者弃市、谤者族”的高压苛法,也为秦朝埋下了祸根。后世韩非发展完善为“禁心、禁言、禁事”直接执行彻底愚民,剥夺言论自由;“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为秦始皇焚书提供了理论指导。
商鞅的`苛法,来自于他对人民道德品质的最恶打算,他认为所有的人民都是奸民,君主应当充分认识民众奸猾的本性“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而强”,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在秦国推行了“轻罪重罚”的主张。“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以杀止杀,以暴止暴,这样的施政手段,一旦君主智蒙,必然不可避免的出现暴政酷刑、民无宁日的悲惨局面。然后,后来发生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四、耕战之策
奖励、以法保障耕与战,其主张接近残酷,但就当时环境来说也是解决分裂,走向一统的最可行措施。这个就不多说了~
综上所述,商鞅的法治在先秦很有典型性,他提出的“刑无等级、一断于法”的主张,在当时的思想家中领先历史一步。最后他的以身殉法,在思想史中留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痕迹。无论你是否赞同他的政治主张,但是不可否认,于自己的学说,他是一个义无反顾的殉道者;于自己的君主,他是一个大无畏的喋血忠臣,于自己的时代,他更是一个敢作敢为的英雄,值得敬佩。
【商君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皮囊》读后感02-19
《猫》读后感02-15
呐喊读后感01-14
《彷徨》读后感12-22
《祝福》读后感12-10
《母爱》读后感12-06
初中读后感12-03
观潮读后感11-27
《项链》读后感11-01
雷雨读后感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