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作文大全>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4-07-06 03:09:1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当看到《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时,脑海中不自觉得浮现出了另一部教师题材的影片《山那边》。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背境,不同的人物,而相同的却是那教师永恒不变的魂。

  怀才不遇的音乐家马修,无奈之下只能到偏远地区的一所管教寄宿制学校做教师。而首先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充满叛逆而又似乎被整个世界所遗弃的男孩子们。他们可以用暴力手段报复老师,形式多样的恶作剧更是接二连三。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哈珊则以暴力的体罚、关禁闭来惩罚这群不听话的孩子,不管他们是否无辜,只要认定了就决不姑不息。因为校长办公室的钱被偷窃了,他便对怀疑的对象蒙丹大打出手,以至蒙丹忍无可忍地掐着他的脖子,怒目相视, 更招致蒙丹放火烧学校的报复。

  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生机,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他用音乐和爱唤醒了孩子们应有的纯真天性,孩子们在那个被世界遗弃的世界里真正感受到了乐趣和爱。马修老师的行动和发自内心的爱感化了那群叛逆的少年。他组织合唱团,为孩子们写歌,用音乐积极向上的元素帮助孩子们重塑人生的信念,发现世界的`美好,引导他们走向幸福生活。同时,他发现了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并一直默默地帮助他,直到最后莫翰奇成功进入里昂音乐学院。

  马修老师的到来,使这里绽放了久违的笑容,仿佛一切都从惨淡的寒冬步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马修老师从孩子们纯真的眼神里看出了对外界的渴望,于是在校长参加伯爵夫人的授勋时,他带着孩子们去校外玩耍。恰逢蒙丹从监狱出来纵火烧学校报复。学校被烧,哈珊校长升职的机会夭折了,但孩子们由于集体出游,并无一人受伤。而这却成了哈珊校长要求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理由。

  遵照校长的命令,马修老师离开是不许让孩子们知道。当他提着行李箱,孤独的一步一步踏出校园时,从学校高高的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一张张写满祝福话语的纸飞机飞出窗外,一双双手在向老师挥别。

  马修老师离开了,带着一直坚信父亲在星期六会接他的孤独男孩贝比诺离开了,带着孩子们的祝福离开了,带着爱、骄傲和希望离开了。

  这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那些脆弱的心灵,要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感化。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也是教师对学生永恒不变的魂。

  在此,也献上我对一直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最深深的敬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级长,名为“池塘畔底”。而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电影中的院长,对学生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学生,实行“行动回应”,也就是体罚学生,将学生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学生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已的春天。

  “在这个世上,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老师。”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届,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改变,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而做一名正真的好老师是十分困难的,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每个学生的资质也大不相同,面对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因材施教便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一位好老师,对待学生必须要有耐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用爱心与信心对待学生,总有一天,学生会成长成才。

  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平凡、简朴而又清新的影片,让无数的学者为之而感动。我也深深的被感动着,反思着,感悟着。

  在这部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很多这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第一,老师应该尊重学生,抱着人人平等的心态实施教育。在师范学校学习时,我们被告知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在岗位上工作时,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对学生平等对待。但是在实际中,这样的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不知觉的就会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不一样的高度。影片中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贝比诺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让我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这一幕告诉我们平等的教育是体现在教学和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中的。第二,要用爱来包容暴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这不仅是师德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法宝。马修老师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了方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马修为榜样用爱心铸就学生的自信心。

  相反的,在影片中和马修老师截然相反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印象深刻。“犯错,惩罚”是里面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也是其他老师对刚来学校的马修老师的告诫。犯了错固然要惩罚,但惩罚不能是体罚,不能是暴力相向,更不能是对学生的侮辱。体罚,暴力的.教育方法只能使学生离来老师越来越远,甚至使学生误入歧途,走向极端。影片里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极端的方式来回赠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多少暴力教育导致的悲剧给了我们血淋淋的教训。我们应该远离这样失败的教育,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去得到学生的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结束了,但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结束,马修式的教育还在影响着我们。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当光明的使者降临到灰暗的尘埃,绚丽的彩虹绽放出雨殇后的光彩,稚嫩但又甜美的童声淌过了天堂的阶梯,一群被遮住翅膀的小天使们终于来到的理解的彼岸,感受到了爱。

  ——题记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的著名影片,不同于其他片子,这部影片中没有美女,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孩子们的互相关爱。因此,这部阳光情感片也被评为法国电影中的心灵鸡汤。

  看完这部影片,我思考了许多,影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严重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要放一个到我们现在的班级里就够我们老师受的了。

  片中的学监马修老师在刚来到池塘之地的时候,正是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后的最低点,所以,当他初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便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只是不被他人理解,不相信他们真的如校长所说,有那么坏,那么不懂事,只是觉得他们的纯真、美好,都被校长的”暴力教育“给遮盖起来了。于是,他决定用他彻底的真心去感化他们,靠近他们,寻找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用音乐去抚慰他们,包容他们。就算到最后找到了那个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也没有轻易将他交给警局,而是找他谈心,了解他偷钱真正的动机,并把他这不可饶恕的行为当成了教育的资源。

  而我们中的部分老师,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但当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仍只会罚站、罚抄、罚做,甚至动不动还需要请家长、写检讨。这样的行为, 虽然也有震慑的作用,但无疑给孩子在潜意识中灌输了”这个老师,我不能把他当朋友“的理念,孩子们也自然不会愿意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我们。

  ”彻底的真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可以诠释的,我们口口声声诉说着的爱,真的都付诸行动了吗?我们并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只是一昧的”实施“着自己觉得对孩子们好的”方案“,无法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正是我们许多老师觉得学生们不听话,和感觉上课累的`重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还记得结尾时,孩子们将自己的祝福写在纸飞机上,那一个个的纸飞机,就好像一个个小花骨朵儿,代表着孩子们刚刚绽放的梦想,送给了即将要离去的马修,他们那时所唱的《风筝》,正是他们的理想,没有束缚,自由自在。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深的明白了,有时候,爱与理解真的可以改变那些我们所谓的后进生,感化每个人。爱,永远在理解的彼岸,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看着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我想除了联欢、留言外还应该送点精神食粮给他们。我决定放部电影,选什么呢?对,就它——《放牛班的春天》!利用品德课和中午休息时间,我们共同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说实话,这是我第三次观此片了,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庆幸,为我的学生。庆幸,为我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很有幸,借着学校组织的教学研修时间,能和老师们一起欣赏了这部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个学监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虽平淡却又令人感动的故事。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带着几乎虔诚的心去看完这个电影,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而马修则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纯纯的音乐,很空灵,它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这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在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

  有这样一个学校,名叫“池塘之底”,它拥有着阴寒的建筑、沉重的大门,陈旧的教室以及阴森的氛围。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严格甚至近乎残酷的管理下,他们孤傲而坚强地抗争着,又可以说无恶不作,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仿佛等待着一个救星,又仿佛他们已经放弃了这种期待。

  有这样一个失落的音乐家,带着一丝丝失落来到这里,见到了这一群渴望被救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马修。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这个学校就是池塘之底。马修自始至终怀着一颗仁爱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犯错——受罚”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也懂得关怀孩子。在孩子犯错时,他总是包容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感化他们的心灵。经过马修老师的努力,这群“无药可救”的“恶魔”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歌唱家。在影片的最后,马修因为校长的反对,而被迫离开了学校,他多么希望见孩子最后一面呀!而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进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记得其中一句话:“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放弃书写青春,即使是被放弃的“放牛班”的“恶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一样会绽放青春,一样会拥有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就是这样一部从头到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又满含热泪的影片。孩子们最为可爱的一面——那种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天性,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现实中,我们是多么需要这种天性啊。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也看过最经典的那部分,这次,借着培训,才算是功德圆满,看了,感动了,也懂得得了些东西。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马修的老师,穷困不得志的他被派往一所专门管教所谓问题学生的学校(池塘之底),在那里他重新燃起了创作音乐的希望,找到了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动力,尝试用音乐去感化去培养孩子,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找回本真。在临行之际,马修老师向辞退他的校长说出了很久以来想说的话。

  一个无法去理解、引导和教育孩子的人,也许他有十足的才能,但无法让这种才能无法做出对人们永续发展的贡献,无法创造更大的财富。人的生命短暂,能力有限,于是这些只有留给后代,这才是永恒才是发展才是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本质。即使只是一个人,也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更美的生活而活着,而不是原地踏步,或者迷失在过去。

  想想马修老师吧,用音乐开启孩子的性灵,放飞他们的梦想,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了活力,马修老师同时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责任和愿望。借用汪国真的一句诗“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能使自己崇高。”作为教育工作者,这就是要做的。

  其实从整部影片看来,影片借助的形式是音乐,内涵是爱的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的就是爱之教育的本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则可以解释,从人们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在用爱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的。最后莫安奇成功地实现了自己梦想,只是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压力,其他的命运或许没有如此幸运了。

  再延伸一点想,人类素有的情感往往胜过千百条无血无肉的教条,规矩,更能启发人的'性灵,打开人的心窗。有些理智的行为其实是人性的,违背人的伦理道德的;有些看似感情用事,实际上回过头来看是十分理智的选择决断、就如影片中的学校处罚条例和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和行动的对比。

  看到这部法国电影,不禁想起中国的教育来,不想在这里悉数中国教育弊端,也不苛求不企图能够将影片中的某些做法复制学习,这不现实,但希望我们都能够从影片中得到心灵上的冲击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或多或少的为自己的中国的教育做些事情。

  当马修老师离开池塘之底,看着那一转身的忧伤,潜在中却孕育了更大的喜悦。因此,我们会为这样的故事结局多少有些伤感,但同时却又感到了温暖和希望,甚至是某种前进的动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我是一位新教师,参加工作只有半年的时间,但这半年让我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纯洁无邪让我真正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孩子是单亲家庭,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多困难。看到这样的他们,我觉得很心疼,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我自知不是一位特别优秀的教师,非师范专业毕业,很多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教学方法也还不够完善。但对孩子们有着一颗关怀的心,所以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位合格的教师,真正带给他们好的影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我看来,一位老师是怎样的人,以什么态度对待工作,以什么态度对待学生,以什么态度对待生活,这些态度必然影响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所以做为一名教师,想要更好的教育学生就必须先做好自己。因此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都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和学生共同进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一鸣博士曾说过:“当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完整的生命,并且他的生活经历的主要方面都得到尊重时,他就能很自然地把学生、教学活动和他自己连接在一起。这种具有自我统整能力的教师,就是良师。”而我也在不断努力尝试像对待一朵朵花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我希望他们的生命不会因为遇到我而变得暗淡无光,能继续灿烂生长。我努力准备好每一堂课,思考每堂课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希望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到的不只是考试的知识,而是一生都受用的能力和渴求知识、珍爱生命的态度,所以,我会以“约会”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生命;我努力学习、提升,希望自己的学识、智力、能力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不断进步,以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和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让自己始终处于生长中,不辜负生命……这一切不为别的,只希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良师。

  我深知,自己离一个真正的良师还差得很远很远,在走向良师的路上还将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管如何我不会放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小曹老师,加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星期六下午,我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法国电影,里面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七十多年前,马修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是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学校里有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少年,有一个残忍霸道的校长,还有不少冷酷无情的老师,而马修努力对他们进行改变的故事。

  在学校里,马修发现了一个对音乐有极大天赋的孩子,他有着惊人般的嗓音,他叫莫朗奇。马修想改变孩子的命运,从而建立了合唱团。马修看中了莫朗奇的天赋,就让他在合唱团中担任独唱,这让莫朗奇异常高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马修获得了这一群孩子的尊敬与爱戴。看到这里,我为这一群孩子能遇见这么一位好老师而感到幸运,也为马修老师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而感动。

  学校充满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的'潜力才会被激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健看老师们怎么去发掘,怎么去教育,充分去发掘孩子的天赋。在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好人,有一颗鲜艳的心,比如说:校长因为受制于学校的制度和学生们的行为影响,变得异常暴躁,常常虐待学生。但在马修的劝解下,他尝试着改变自己,慢慢地暴躁的校长也变得善良起来,有一次被学生的球击中他的头部,但这次他并没有责怪和打骂,而是和他们一起去踢球。

  虽然马修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监,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更没有创造过什么教育理论,但他因为爱他的学生们,所以他努力地改变他们,因此,他就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马修一样的老师,他们或许有时会因为我们做错了事而严厉的批评我们,实际上,他们是在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子女一般来严格要求我们,只是希望我们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应该多体谅、多理解老师,努力学习、争取不断进步,这样才不算辜负他们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个初次到校代课的音乐老师用音乐改变“坏学生”的故事。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不少学生调皮捣蛋的镜头,捉弄同学,捉弄老师,甚至让老师受伤住院,不少观众看到这里就给这群学生打上了“问题学生”的标记。整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就围绕着代课老师如何改变“问题学生”们展开。

  这部电影的场景并不丰富,大部分的情节都发生在一所名为“池塘底教院”的学校中,所以我更愿意把它归类于教育片,而不是大部分人所认同的剧情片。既然我认为这是教育片,那么我会更关注影片当中有关教育的情节。

  学校教育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学校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场所,老师则在学校中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每一位老师都应谨记“德高为师道高为范”这一道理,并将之践行。然而“池塘底教院”的校长所采用教育方式则并没能体现出“道德”两字,他在学校推行“一犯错,就惩罚”的管理方式,其实质则是以暴制暴,体罚就是主要措施。然而青少年的心理及身体承压能力并不如成年人,任何程度的体罚都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巨大伤害,这便与学校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己任的理念背道而驰,既不利于培养人才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轻则导致身体创伤,重则造成学生心理状况发生剧变,影片中的“问题学生”孟丹便是很好的例证。

  与校长不同的是,代课老师克莱蒙马修的教育方式则温柔得多,他不会轻易处罚学生,反而会帮助被欺负的学生免受欺压,他甚至会为了保护学生而向校长隐瞒学生闯祸的实情。此外,他还私自开设音乐课教学生唱歌,因为他本身就是以为作曲家,而音乐教育便是他个人教育方法的最大两点。他的音乐课似乎有着巨大的魅力,可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为之着迷,而他也因此发掘了“来自地狱的天籁”--一位有着天使脸蛋魔鬼心肠的学生莫汉奇。马修用音乐打开了莫汉奇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向莫汉奇授予音乐启蒙教育,发掘了莫汉奇的音乐天赋,并建议他的母亲将他送到音乐学院。片头的一幕便是莫汉奇以世界著名指挥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上的场景,我相信这与马修老师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如何更好的发展并塑造学生应是教师努力研究的方向,限制性的教育措施不但不利于迅速发展,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进步,一名出色的教师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精英,而在于他是否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肌肉记忆不断增强,而人的品质则需要精神力量的感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初次见到这个影片的题目,我感觉有些费解,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庄重,我走进了这个故事里。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学监和一群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他们生活在一个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学校,全校没有一个女学生和女教师,从头至尾出现的教育权威者就是哈珊校长、马桑大叔、体育老师沙贝、文化课老师朗古卢瓦先生和最后到来的音乐教师马修先生。

  在马修没来学校之前,影片中教育犯错孩子的手段都一贯遵循“行动—反应”的原则,可在马修到来之后,这条冷酷如冰山的原则却慢慢的被消融,被蒸发,是马修用他一颗温柔、善良又不失原则的聪慧之心去打开一扇扇敏感、脆弱、孤独的灵魂之门,让我对他彻底拜服。

  学生乐格克在一次恶作剧中弄伤了马桑大叔的眼睛,初来乍到的马修在前任教师哈让先生的口里得知罪魁祸首是乐格克,马修起初准备把犯事的乐格克带往校长那里接受惩罚,但听到可怜的乐格克竟对初来乍到的自己低声下气地乞求道:“发发慈悲吧”,那一刻马修的心软了,他想到,眼前站着的毕竟只是孩子,他虽然也是用暴力弄伤了马桑大叔的眼睛,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旧惧怕暴力,惧怕哈珊校长带给他的任何暴力性质的惩罚,诸如:关禁闭15天,打扫学校一个月,这些惩罚带给孩子的恐怕只是惩罚本身,而无任何教育意义和目的,也就无法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产生真善美的共鸣,相反教会孩子的也只能是以暴制暴,这个号称“暴力”的足球从此也只会从老师那里踢给学生,再由学生踢给老师。很显然马修老师制止了一出悲剧的发生,聪慧的马修让乐格克负责照顾马桑大叔,乐格克日夜陪伴在马桑大叔的身边,和蔼的马桑大叔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埋怨,反而觉得他很可怜,认为没有人能真正了解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们,站在一旁的乐格克也许那一刻能感受到一丝丝的自责与忏悔,突然有一天马桑大叔病情恶化,无能为力的乐格克看着即将被送往医院的马桑大叔揪心地问自己的老师:“他会死吗?”老师语重心长地答道:“不,我们会治好他!”也许从这一刻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才浮出水面,学生乐格克也许从这一刻才开始懂得:生命有时候很脆弱,我们要敬畏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生命有时候也很顽强,因为它承载着太多人的爱与期待。

  我相信看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春天,这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从此开始有了新的曙光,一簇簇的鲜花与一个个肯定的眼神在向这个孩子的未来招手,再也不会是荒漠一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永远不要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确定。就像马修老师和那些孩子,马老师用一个小举动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世上没有绝对的坏,只是缺乏正确的教育。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教育不仅仅是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有个性的人。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既愚蠢又不善于表达的男孩,曾被认为是智障,但在叔叔的帮助下成为了大科学家;爱迪生,在读书时,所有人都认为他将一事无成,被学校开除后由母亲独自教学,让他成为“发明大王”;达尔文小时候成绩一向不好,整天只顾着玩,他的父亲对他无比气愤,可他在努力之下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所以,别气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终会成功。

  坚持自己的优点,如莫翰奇那样,从被挖掘出音乐天赋到成为音乐家,教育的启蒙真的很重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修老师功不可没。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教育不仅仅是多少升学率,而是追求学生的发展。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孩子,可他的父亲一直默默鼓励他,告诉他生活的方向;林肯从小的教育就是独立,就算摔倒,也要自己爬起来;李四光在帮妈妈干农活时,时时刻刻都在动脑,最后在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见,正确的教育比生活环境更重要。

  马修老师用音乐把一群问题少年变成好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下,让原本无望的`人生充满了欢乐。可见,教育不仅仅是评比的数据,而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马修老师眼里没有坏孩子,所以放牛班有春天。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教育值得反思。氢弹之父直到三岁才会说话,别人一度以为他是傻子;数学家庞加莱的智力测验很差,被认为是低能儿;英国保守党前首相梅杰,在高中被迫退过学……许多伟人成功前都被否定和嘲笑过,而他们之所以有远大前程,就是因为教育从来不相信他们“坏”。

  凡事都有好和坏,一个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人生。“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个奇迹,也是天下所有“坏”孩子父母期待的奇迹。请相信,没有绝对的坏,只有绝对“坏”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这个假期中,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与他的旧友佩皮诺一起看着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遗下的日记的故事。

  我想:在他们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心境的同时,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会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吧……

  在一所名为“池塘底教养院”的男子寄宿学院中,聚集了来自各个小学的问题少年。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制这群问题少年,这位音乐老师的到来,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他决定用音乐的方式来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心灵。

  在这部电影中,我喜欢调皮可爱的小男孩佩皮诺和拥有“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莫昂克。佩皮诺十分可爱,因为他的不用功,所以每次一有测试,他就一副痴痴的.面孔,睁着一双迷茫的眼睛,更加显示出他的天真。佩皮诺虽然有时有些调皮,但他很有正义感。有一次,一位同学把墨水浇到了音乐老师头上,他还与那位同学打了起来。

  皮埃尔·莫昂克虽然有着“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但我相信他骨子里并不坏。只是由于环境的压迫与氛围,是他渐渐习惯以一种粗鲁、残暴的方式对待他人。他有着天籁之音。一开口,那歌声就动人心弦。淳淳善诱的音乐老师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要好好培养皮埃尔。在合唱中,都有他独唱的部分呢!

  我还特别尊敬他们的这位音乐老师。在他第一次与孩子们接触时,就用善良谎言宽容这些孩子们。克莱因曾经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我想这位因为老师也是想通过音乐通过合唱来感化这些孩子吧!

  是呀,爱的力量是伟大的。这位伟大的音乐老师用他的爱和音乐,打开了孩子们封闭的心灵,让孩子们心灵的世界天真可爱、春暖花开,让孩子们去寻找他们心灵的爱的真谛,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天地。

  爱的力量创造奇迹——让改变了这些孩子们的一生!

  爱的力量创造奇迹——它让这些孩子们的内心变得善良、质朴、纯洁!

  爱的力量创造奇迹——有了爱,世界将变得不再陌生,将变得如此美好,春天永恒!有了爱,就有了惊喜,让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让我们永远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被爱包围着,去创造那些奇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24

【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2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门】12-21

【热门】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22

【热】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2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荐】12-2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12-2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推荐】12-22

【精】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2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优选)07-1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当看到《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时,脑海中不自觉得浮现出了另一部教师题材的影片《山那边》。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背境,不同的人物,而相同的却是那教师永恒不变的魂。

  怀才不遇的音乐家马修,无奈之下只能到偏远地区的一所管教寄宿制学校做教师。而首先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充满叛逆而又似乎被整个世界所遗弃的男孩子们。他们可以用暴力手段报复老师,形式多样的恶作剧更是接二连三。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哈珊则以暴力的体罚、关禁闭来惩罚这群不听话的孩子,不管他们是否无辜,只要认定了就决不姑不息。因为校长办公室的钱被偷窃了,他便对怀疑的对象蒙丹大打出手,以至蒙丹忍无可忍地掐着他的脖子,怒目相视, 更招致蒙丹放火烧学校的报复。

  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生机,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他用音乐和爱唤醒了孩子们应有的纯真天性,孩子们在那个被世界遗弃的世界里真正感受到了乐趣和爱。马修老师的行动和发自内心的爱感化了那群叛逆的少年。他组织合唱团,为孩子们写歌,用音乐积极向上的元素帮助孩子们重塑人生的信念,发现世界的`美好,引导他们走向幸福生活。同时,他发现了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并一直默默地帮助他,直到最后莫翰奇成功进入里昂音乐学院。

  马修老师的到来,使这里绽放了久违的笑容,仿佛一切都从惨淡的寒冬步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马修老师从孩子们纯真的眼神里看出了对外界的渴望,于是在校长参加伯爵夫人的授勋时,他带着孩子们去校外玩耍。恰逢蒙丹从监狱出来纵火烧学校报复。学校被烧,哈珊校长升职的机会夭折了,但孩子们由于集体出游,并无一人受伤。而这却成了哈珊校长要求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理由。

  遵照校长的命令,马修老师离开是不许让孩子们知道。当他提着行李箱,孤独的一步一步踏出校园时,从学校高高的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一张张写满祝福话语的纸飞机飞出窗外,一双双手在向老师挥别。

  马修老师离开了,带着一直坚信父亲在星期六会接他的孤独男孩贝比诺离开了,带着孩子们的祝福离开了,带着爱、骄傲和希望离开了。

  这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那些脆弱的心灵,要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感化。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也是教师对学生永恒不变的魂。

  在此,也献上我对一直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最深深的敬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级长,名为“池塘畔底”。而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电影中的院长,对学生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学生,实行“行动回应”,也就是体罚学生,将学生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学生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已的春天。

  “在这个世上,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老师。”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届,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改变,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而做一名正真的好老师是十分困难的,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每个学生的资质也大不相同,面对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因材施教便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一位好老师,对待学生必须要有耐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用爱心与信心对待学生,总有一天,学生会成长成才。

  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平凡、简朴而又清新的影片,让无数的学者为之而感动。我也深深的被感动着,反思着,感悟着。

  在这部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很多这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第一,老师应该尊重学生,抱着人人平等的心态实施教育。在师范学校学习时,我们被告知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在岗位上工作时,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对学生平等对待。但是在实际中,这样的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不知觉的就会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不一样的高度。影片中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贝比诺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让我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这一幕告诉我们平等的教育是体现在教学和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中的。第二,要用爱来包容暴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这不仅是师德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法宝。马修老师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了方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马修为榜样用爱心铸就学生的自信心。

  相反的,在影片中和马修老师截然相反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印象深刻。“犯错,惩罚”是里面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也是其他老师对刚来学校的马修老师的告诫。犯了错固然要惩罚,但惩罚不能是体罚,不能是暴力相向,更不能是对学生的侮辱。体罚,暴力的.教育方法只能使学生离来老师越来越远,甚至使学生误入歧途,走向极端。影片里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极端的方式来回赠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多少暴力教育导致的悲剧给了我们血淋淋的教训。我们应该远离这样失败的教育,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去得到学生的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结束了,但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结束,马修式的教育还在影响着我们。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当光明的使者降临到灰暗的尘埃,绚丽的彩虹绽放出雨殇后的光彩,稚嫩但又甜美的童声淌过了天堂的阶梯,一群被遮住翅膀的小天使们终于来到的理解的彼岸,感受到了爱。

  ——题记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的著名影片,不同于其他片子,这部影片中没有美女,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孩子们的互相关爱。因此,这部阳光情感片也被评为法国电影中的心灵鸡汤。

  看完这部影片,我思考了许多,影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严重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要放一个到我们现在的班级里就够我们老师受的了。

  片中的学监马修老师在刚来到池塘之地的时候,正是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后的最低点,所以,当他初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便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只是不被他人理解,不相信他们真的如校长所说,有那么坏,那么不懂事,只是觉得他们的纯真、美好,都被校长的”暴力教育“给遮盖起来了。于是,他决定用他彻底的真心去感化他们,靠近他们,寻找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用音乐去抚慰他们,包容他们。就算到最后找到了那个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也没有轻易将他交给警局,而是找他谈心,了解他偷钱真正的动机,并把他这不可饶恕的行为当成了教育的资源。

  而我们中的部分老师,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但当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仍只会罚站、罚抄、罚做,甚至动不动还需要请家长、写检讨。这样的行为, 虽然也有震慑的作用,但无疑给孩子在潜意识中灌输了”这个老师,我不能把他当朋友“的理念,孩子们也自然不会愿意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我们。

  ”彻底的真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可以诠释的,我们口口声声诉说着的爱,真的都付诸行动了吗?我们并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只是一昧的”实施“着自己觉得对孩子们好的”方案“,无法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正是我们许多老师觉得学生们不听话,和感觉上课累的`重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还记得结尾时,孩子们将自己的祝福写在纸飞机上,那一个个的纸飞机,就好像一个个小花骨朵儿,代表着孩子们刚刚绽放的梦想,送给了即将要离去的马修,他们那时所唱的《风筝》,正是他们的理想,没有束缚,自由自在。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深的明白了,有时候,爱与理解真的可以改变那些我们所谓的后进生,感化每个人。爱,永远在理解的彼岸,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看着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我想除了联欢、留言外还应该送点精神食粮给他们。我决定放部电影,选什么呢?对,就它——《放牛班的春天》!利用品德课和中午休息时间,我们共同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说实话,这是我第三次观此片了,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庆幸,为我的学生。庆幸,为我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很有幸,借着学校组织的教学研修时间,能和老师们一起欣赏了这部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个学监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虽平淡却又令人感动的故事。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带着几乎虔诚的心去看完这个电影,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而马修则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纯纯的音乐,很空灵,它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这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在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

  有这样一个学校,名叫“池塘之底”,它拥有着阴寒的建筑、沉重的大门,陈旧的教室以及阴森的氛围。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严格甚至近乎残酷的管理下,他们孤傲而坚强地抗争着,又可以说无恶不作,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仿佛等待着一个救星,又仿佛他们已经放弃了这种期待。

  有这样一个失落的音乐家,带着一丝丝失落来到这里,见到了这一群渴望被救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马修。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这个学校就是池塘之底。马修自始至终怀着一颗仁爱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犯错——受罚”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也懂得关怀孩子。在孩子犯错时,他总是包容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感化他们的心灵。经过马修老师的努力,这群“无药可救”的“恶魔”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歌唱家。在影片的最后,马修因为校长的反对,而被迫离开了学校,他多么希望见孩子最后一面呀!而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进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记得其中一句话:“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放弃书写青春,即使是被放弃的“放牛班”的“恶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一样会绽放青春,一样会拥有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就是这样一部从头到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又满含热泪的影片。孩子们最为可爱的一面——那种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天性,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现实中,我们是多么需要这种天性啊。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也看过最经典的那部分,这次,借着培训,才算是功德圆满,看了,感动了,也懂得得了些东西。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马修的老师,穷困不得志的他被派往一所专门管教所谓问题学生的学校(池塘之底),在那里他重新燃起了创作音乐的希望,找到了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动力,尝试用音乐去感化去培养孩子,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找回本真。在临行之际,马修老师向辞退他的校长说出了很久以来想说的话。

  一个无法去理解、引导和教育孩子的人,也许他有十足的才能,但无法让这种才能无法做出对人们永续发展的贡献,无法创造更大的财富。人的生命短暂,能力有限,于是这些只有留给后代,这才是永恒才是发展才是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本质。即使只是一个人,也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更美的生活而活着,而不是原地踏步,或者迷失在过去。

  想想马修老师吧,用音乐开启孩子的性灵,放飞他们的梦想,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了活力,马修老师同时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责任和愿望。借用汪国真的一句诗“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能使自己崇高。”作为教育工作者,这就是要做的。

  其实从整部影片看来,影片借助的形式是音乐,内涵是爱的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的就是爱之教育的本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则可以解释,从人们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在用爱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的。最后莫安奇成功地实现了自己梦想,只是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压力,其他的命运或许没有如此幸运了。

  再延伸一点想,人类素有的情感往往胜过千百条无血无肉的教条,规矩,更能启发人的'性灵,打开人的心窗。有些理智的行为其实是人性的,违背人的伦理道德的;有些看似感情用事,实际上回过头来看是十分理智的选择决断、就如影片中的学校处罚条例和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和行动的对比。

  看到这部法国电影,不禁想起中国的教育来,不想在这里悉数中国教育弊端,也不苛求不企图能够将影片中的某些做法复制学习,这不现实,但希望我们都能够从影片中得到心灵上的冲击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或多或少的为自己的中国的教育做些事情。

  当马修老师离开池塘之底,看着那一转身的忧伤,潜在中却孕育了更大的喜悦。因此,我们会为这样的故事结局多少有些伤感,但同时却又感到了温暖和希望,甚至是某种前进的动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我是一位新教师,参加工作只有半年的时间,但这半年让我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纯洁无邪让我真正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孩子是单亲家庭,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多困难。看到这样的他们,我觉得很心疼,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我自知不是一位特别优秀的教师,非师范专业毕业,很多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教学方法也还不够完善。但对孩子们有着一颗关怀的心,所以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位合格的教师,真正带给他们好的影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我看来,一位老师是怎样的人,以什么态度对待工作,以什么态度对待学生,以什么态度对待生活,这些态度必然影响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所以做为一名教师,想要更好的教育学生就必须先做好自己。因此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都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和学生共同进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一鸣博士曾说过:“当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完整的生命,并且他的生活经历的主要方面都得到尊重时,他就能很自然地把学生、教学活动和他自己连接在一起。这种具有自我统整能力的教师,就是良师。”而我也在不断努力尝试像对待一朵朵花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我希望他们的生命不会因为遇到我而变得暗淡无光,能继续灿烂生长。我努力准备好每一堂课,思考每堂课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希望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到的不只是考试的知识,而是一生都受用的能力和渴求知识、珍爱生命的态度,所以,我会以“约会”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生命;我努力学习、提升,希望自己的学识、智力、能力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不断进步,以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和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让自己始终处于生长中,不辜负生命……这一切不为别的,只希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良师。

  我深知,自己离一个真正的良师还差得很远很远,在走向良师的路上还将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管如何我不会放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小曹老师,加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星期六下午,我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法国电影,里面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七十多年前,马修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是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学校里有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少年,有一个残忍霸道的校长,还有不少冷酷无情的老师,而马修努力对他们进行改变的故事。

  在学校里,马修发现了一个对音乐有极大天赋的孩子,他有着惊人般的嗓音,他叫莫朗奇。马修想改变孩子的命运,从而建立了合唱团。马修看中了莫朗奇的天赋,就让他在合唱团中担任独唱,这让莫朗奇异常高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马修获得了这一群孩子的尊敬与爱戴。看到这里,我为这一群孩子能遇见这么一位好老师而感到幸运,也为马修老师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而感动。

  学校充满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的'潜力才会被激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健看老师们怎么去发掘,怎么去教育,充分去发掘孩子的天赋。在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好人,有一颗鲜艳的心,比如说:校长因为受制于学校的制度和学生们的行为影响,变得异常暴躁,常常虐待学生。但在马修的劝解下,他尝试着改变自己,慢慢地暴躁的校长也变得善良起来,有一次被学生的球击中他的头部,但这次他并没有责怪和打骂,而是和他们一起去踢球。

  虽然马修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监,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更没有创造过什么教育理论,但他因为爱他的学生们,所以他努力地改变他们,因此,他就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马修一样的老师,他们或许有时会因为我们做错了事而严厉的批评我们,实际上,他们是在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子女一般来严格要求我们,只是希望我们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应该多体谅、多理解老师,努力学习、争取不断进步,这样才不算辜负他们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个初次到校代课的音乐老师用音乐改变“坏学生”的故事。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不少学生调皮捣蛋的镜头,捉弄同学,捉弄老师,甚至让老师受伤住院,不少观众看到这里就给这群学生打上了“问题学生”的标记。整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就围绕着代课老师如何改变“问题学生”们展开。

  这部电影的场景并不丰富,大部分的情节都发生在一所名为“池塘底教院”的学校中,所以我更愿意把它归类于教育片,而不是大部分人所认同的剧情片。既然我认为这是教育片,那么我会更关注影片当中有关教育的情节。

  学校教育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学校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场所,老师则在学校中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每一位老师都应谨记“德高为师道高为范”这一道理,并将之践行。然而“池塘底教院”的校长所采用教育方式则并没能体现出“道德”两字,他在学校推行“一犯错,就惩罚”的管理方式,其实质则是以暴制暴,体罚就是主要措施。然而青少年的心理及身体承压能力并不如成年人,任何程度的体罚都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巨大伤害,这便与学校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己任的理念背道而驰,既不利于培养人才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轻则导致身体创伤,重则造成学生心理状况发生剧变,影片中的“问题学生”孟丹便是很好的例证。

  与校长不同的是,代课老师克莱蒙马修的教育方式则温柔得多,他不会轻易处罚学生,反而会帮助被欺负的学生免受欺压,他甚至会为了保护学生而向校长隐瞒学生闯祸的实情。此外,他还私自开设音乐课教学生唱歌,因为他本身就是以为作曲家,而音乐教育便是他个人教育方法的最大两点。他的音乐课似乎有着巨大的魅力,可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为之着迷,而他也因此发掘了“来自地狱的天籁”--一位有着天使脸蛋魔鬼心肠的学生莫汉奇。马修用音乐打开了莫汉奇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向莫汉奇授予音乐启蒙教育,发掘了莫汉奇的音乐天赋,并建议他的母亲将他送到音乐学院。片头的一幕便是莫汉奇以世界著名指挥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上的场景,我相信这与马修老师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如何更好的发展并塑造学生应是教师努力研究的方向,限制性的教育措施不但不利于迅速发展,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进步,一名出色的教师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精英,而在于他是否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肌肉记忆不断增强,而人的品质则需要精神力量的感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初次见到这个影片的题目,我感觉有些费解,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庄重,我走进了这个故事里。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学监和一群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他们生活在一个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学校,全校没有一个女学生和女教师,从头至尾出现的教育权威者就是哈珊校长、马桑大叔、体育老师沙贝、文化课老师朗古卢瓦先生和最后到来的音乐教师马修先生。

  在马修没来学校之前,影片中教育犯错孩子的手段都一贯遵循“行动—反应”的原则,可在马修到来之后,这条冷酷如冰山的原则却慢慢的被消融,被蒸发,是马修用他一颗温柔、善良又不失原则的聪慧之心去打开一扇扇敏感、脆弱、孤独的灵魂之门,让我对他彻底拜服。

  学生乐格克在一次恶作剧中弄伤了马桑大叔的眼睛,初来乍到的马修在前任教师哈让先生的口里得知罪魁祸首是乐格克,马修起初准备把犯事的乐格克带往校长那里接受惩罚,但听到可怜的乐格克竟对初来乍到的自己低声下气地乞求道:“发发慈悲吧”,那一刻马修的心软了,他想到,眼前站着的毕竟只是孩子,他虽然也是用暴力弄伤了马桑大叔的眼睛,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旧惧怕暴力,惧怕哈珊校长带给他的任何暴力性质的惩罚,诸如:关禁闭15天,打扫学校一个月,这些惩罚带给孩子的恐怕只是惩罚本身,而无任何教育意义和目的,也就无法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产生真善美的共鸣,相反教会孩子的也只能是以暴制暴,这个号称“暴力”的足球从此也只会从老师那里踢给学生,再由学生踢给老师。很显然马修老师制止了一出悲剧的发生,聪慧的马修让乐格克负责照顾马桑大叔,乐格克日夜陪伴在马桑大叔的身边,和蔼的马桑大叔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埋怨,反而觉得他很可怜,认为没有人能真正了解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们,站在一旁的乐格克也许那一刻能感受到一丝丝的自责与忏悔,突然有一天马桑大叔病情恶化,无能为力的乐格克看着即将被送往医院的马桑大叔揪心地问自己的老师:“他会死吗?”老师语重心长地答道:“不,我们会治好他!”也许从这一刻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才浮出水面,学生乐格克也许从这一刻才开始懂得:生命有时候很脆弱,我们要敬畏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生命有时候也很顽强,因为它承载着太多人的爱与期待。

  我相信看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春天,这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从此开始有了新的曙光,一簇簇的鲜花与一个个肯定的眼神在向这个孩子的未来招手,再也不会是荒漠一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永远不要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确定。就像马修老师和那些孩子,马老师用一个小举动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世上没有绝对的坏,只是缺乏正确的教育。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教育不仅仅是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有个性的人。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既愚蠢又不善于表达的男孩,曾被认为是智障,但在叔叔的帮助下成为了大科学家;爱迪生,在读书时,所有人都认为他将一事无成,被学校开除后由母亲独自教学,让他成为“发明大王”;达尔文小时候成绩一向不好,整天只顾着玩,他的父亲对他无比气愤,可他在努力之下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所以,别气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终会成功。

  坚持自己的优点,如莫翰奇那样,从被挖掘出音乐天赋到成为音乐家,教育的启蒙真的很重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修老师功不可没。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教育不仅仅是多少升学率,而是追求学生的发展。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孩子,可他的父亲一直默默鼓励他,告诉他生活的方向;林肯从小的教育就是独立,就算摔倒,也要自己爬起来;李四光在帮妈妈干农活时,时时刻刻都在动脑,最后在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见,正确的教育比生活环境更重要。

  马修老师用音乐把一群问题少年变成好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下,让原本无望的`人生充满了欢乐。可见,教育不仅仅是评比的数据,而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马修老师眼里没有坏孩子,所以放牛班有春天。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教育值得反思。氢弹之父直到三岁才会说话,别人一度以为他是傻子;数学家庞加莱的智力测验很差,被认为是低能儿;英国保守党前首相梅杰,在高中被迫退过学……许多伟人成功前都被否定和嘲笑过,而他们之所以有远大前程,就是因为教育从来不相信他们“坏”。

  凡事都有好和坏,一个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人生。“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个奇迹,也是天下所有“坏”孩子父母期待的奇迹。请相信,没有绝对的坏,只有绝对“坏”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这个假期中,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与他的旧友佩皮诺一起看着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遗下的日记的故事。

  我想:在他们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心境的同时,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会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吧……

  在一所名为“池塘底教养院”的男子寄宿学院中,聚集了来自各个小学的问题少年。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制这群问题少年,这位音乐老师的到来,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他决定用音乐的方式来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心灵。

  在这部电影中,我喜欢调皮可爱的小男孩佩皮诺和拥有“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莫昂克。佩皮诺十分可爱,因为他的不用功,所以每次一有测试,他就一副痴痴的.面孔,睁着一双迷茫的眼睛,更加显示出他的天真。佩皮诺虽然有时有些调皮,但他很有正义感。有一次,一位同学把墨水浇到了音乐老师头上,他还与那位同学打了起来。

  皮埃尔·莫昂克虽然有着“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但我相信他骨子里并不坏。只是由于环境的压迫与氛围,是他渐渐习惯以一种粗鲁、残暴的方式对待他人。他有着天籁之音。一开口,那歌声就动人心弦。淳淳善诱的音乐老师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要好好培养皮埃尔。在合唱中,都有他独唱的部分呢!

  我还特别尊敬他们的这位音乐老师。在他第一次与孩子们接触时,就用善良谎言宽容这些孩子们。克莱因曾经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我想这位因为老师也是想通过音乐通过合唱来感化这些孩子吧!

  是呀,爱的力量是伟大的。这位伟大的音乐老师用他的爱和音乐,打开了孩子们封闭的心灵,让孩子们心灵的世界天真可爱、春暖花开,让孩子们去寻找他们心灵的爱的真谛,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天地。

  爱的力量创造奇迹——让改变了这些孩子们的一生!

  爱的力量创造奇迹——它让这些孩子们的内心变得善良、质朴、纯洁!

  爱的力量创造奇迹——有了爱,世界将变得不再陌生,将变得如此美好,春天永恒!有了爱,就有了惊喜,让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让我们永远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被爱包围着,去创造那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