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作文大全>观后感>《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时间:2022-06-25 10:35:1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孔子》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1

  暴雨,轰鸣的雷声,迷茫的路……跌于泥池,再爬起,大笑……几近痴狂的老人带着几近生根的痛苦,泥塑般让人触目,让人心惊。他,就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其不可却执意为之的孔子!

  电影中,孔子被一块玉玦决出鲁国,四海为家。离开时,适逢暴雨。在轰鸣的雷声暴雨下,在前途无路的迷茫中,孔子跌于泥池,挣扎爬起却于雨中酣畅淋漓的大笑。笑自己,一并的笑这世道。为何痛苦?为离别,为信仰。

  鲁国,是孔子的家,是弟子们的家。那里有妻儿,有安定的生活。但这处故土,他注定不能承担信仰。孔子的政治抱负、礼乐梦想统统毁在这里。建武子台,推行礼乐,志堕三都,带着血汗与期望的举措统统被现实打得落花流水。末了,鲁定公无奈一笑:“论聪明,夫子还需学会如何装傻。若是执意如此,夫子恐怕下场还不如我。”

  下场?是呀,世界如此杂乱,正是因为看清了局势,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人才会选择归隐。这个决定,多少有些自私,顾不得天下苍生;这个决定,却也何其聪明,天下混沌,苍生怎顾?何必为难自己,归隐已是不易。孔子却正相反,不会考虑下场!他不仅要顾苍生,还要为此赌上自己的一生。孔子不是不知道天下局势如何,也不是不知道自相残杀的人们有多不可救药。他知道,所以他不能放手不管,既然自己信仰的仁义可以救世,那么即使人们不信、不用、不取、不甘,他也依然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以求得这个世界对美德、对礼义的最大认同以及最大实现。他要救人,救整个天下的人。

  大道通天,有路不如无路,无路便是有路。离开鲁国,无路。孔子豁然一笑,携其弟子始其行途——有路无路都是一般区别,天下一般混沌,走哪儿,都一样。

  至卫,君弱国乱,储君无义。后宫干政,乌烟瘴气。乌云聚集,终降暴雨。离!

  至郑,君弱国乱,下臣干政。不尊道义,喧扰讲学。离!

  至蔡,君庸国乱,外封城门。围追堵截,可怜可笑。离!……

  就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走,挫败感已熟悉如掌心纹路。大把的时间从掌心流逝,不觉,孔子老矣!

  托书过冰河,冰裂,颜回救书,亡。

  卫国起内乱,君危,子路护君,亡。

  颜回逝时,怀中犹有书数卷;子路逝时,犹记夫子仪表之训,结缨而死。在孔子师徒心中,仁,义,高于生活,高于生命,高于一切。

  齐国攻鲁,季子急召孔子回。赠玉环,孔子归。重返故土的孔子热泪盈眶,此生将尽,便寄希望于后世。风烛残年的孔子整理大量史书,将自己的信仰和痛苦寄予其中。虽心愿未了,再也无能为力。公元479年,孔子逝。

  “世人都知道夫子您的痛苦,可未必能领会这痛苦的深度。”——南子见孔子,如是说。这痛苦的深度,恐怕只有孔子知道了。

《孔子》观后感2

  观人,当听其言,观其行,识其骨,明其志。

  听其言,乃是听其心志,由衷之言。诛心之语,不能见其心。

  观其行,乃是本心之行,身体力行。违心之作,不能见其性。

  识其骨,乃是精神之骨,傲骨侠心。率性而为,方能知其德。

  明其志,乃是终身之志,虽死不悔。为国为民,方是真丈夫。

  孔子其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而他的理想,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孔子手中无剑,但是却实实在在是一代大侠!这是他的本心本性,也是他的德行!这样的人,才真正是一代大丈夫!

  看了《孔子》这个电影之后,我忽然发现,其实,有很多东西,不止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需要,我们这个时代也同样需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多么善良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话,使得我们的人民,还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开始对于人性的第一次反思: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人格上的平等?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个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大同社会的构想,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最真切体现,同时,也是他甘于冒险周游列国的一个梦想!可是,在他的那个时代,这就是一个梦想!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梦想!不知道孔子有没有想过,在俩千年之后,还会有那么一些人,在这一片他曾经游走的土地上,再次为了他的这个梦想而奋斗?而这一次,这个梦想叫做——和谐社会,观后感《<孔子观后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理想社会!即便是我们的‘世外桃源’,也没有能够多到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

  孔子,影响了他们的那个时代,也同样影响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两千多年!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影响还会继续下去,甚至更加的强大!这就是人格的力量吗?还是真理的力量?

  我不懂,但是我希望我能多懂一点......

《孔子》观后感3

  孙子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生在鲁国,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祈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他曾任鲁国中都宰、大司寇和代国相,他提出了“以礼治国”的新式政治思想,他所创的儒家思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他所著的《春秋》、《论语》都流传后世,被千古传诵。带着一份期待与崇拜,星期五的晚上,我们全家走进影都,观看了电影《孔子》。

  孔子自幼勤奋好学,当他三十而六时,逐渐在他的故乡鲁国崭露头角,得到了鲁君的赏识,被认命为中都宰,在他的管制下,中都变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又逐渐被鲁君加封为大司寇,曾一度做上代国相的要职。击败了叛军,安保鲁君参加齐鲁盟会。但是,随着他的平步青云,却迎来了三恒的忌恨与排挤,终被三恒之首季氏驱逐出鲁国,后在异国他乡,带着一帮他的弟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十几年,但始终坚持他的理想从不放弃,并在途中著下《春秋》一书。在他晚年之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终于被迎回鲁国。

  看了这部令人悲伤的电影,我不仅又对孔子多了几分认识与敬佩之意:

  一、孔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更是一名极有谋略的军事家。在齐鲁盟会中,齐王心怀不轨,派出二百乘兵车,以威胁鲁君投降齐国,而孔子却用三百辆牛车,造出轰天声响,吓退了齐军的兵车,他不用一兵一卒,夺回了鲁国失陷多年的郓、龟阴三地;在朝中,他提出了“堕三都”、抑三桓”的主张,并用火攻的方法平叛了来势汹汹的三恒家臣——公孙狙。这改变了我以前对孔子“懂文不懂武”的印象,令我看见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孔子的另一面。

  二、我敬佩孔子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理想的精神。孔子流离他乡近二十年,不管环境多么艰难,始终不曾放弃他儒家思想的宣扬,他情节高尚,从不吃嗟来之食,一举一动中始终保持着他的学者风度和神态,在断粮七天时,他“以乐代食”,以顽强的意志力抗击饥饿的侵袭。在周游途中,为了让儒家思想得以流传后世,他废寝忘食,奋笔激书,写下《春秋》一书,使他的儒家思想在后世得以实现,并影响了往后历朝历代的政局。他这种坚持理想的精神着实让我有所触动。

  我不但钦佩孔子渊博的学问,而且敬重他高尚的品行。他那光辉的形象会永世被世人所传颂;而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必将千秋万代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明。

《孔子》观后感4

  周五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一个话剧,名字叫《少年孔子》,这个话剧使我感触很深。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随后讲述了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表现了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了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了,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了二十天了,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

  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了?”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了。”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

  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了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了,但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即使会弹五首曲子,但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很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但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的妈妈很辛苦,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孔丘很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了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了那种药,治好了她的病。

  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与比赛。”这时孔子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很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与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了火,他已经很不高兴了,孔子推荐他是为了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

  当然了,小孔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孔子》观后感5

  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黄石广电观众成员们在华夏电影城集合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这个时段多出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穿着校服来的学生们,看来纷纷开始放假的学生群体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电影院的主力人群。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观众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观众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有相当一部分的观众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孔子》观后感6

  如同那耀眼的北辰,在历史的天空中,散发着淡蓝的光芒,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是那么的耀眼。

  ——题记

  我站在历史的长河里,看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向远方,我的思绪慢慢地飘向远方,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回到那个有你的时代——春秋战国。

  我看见了你——孔子。你是那么的信心满满,你想去将自己的学说推行给列国的公侯,你想要在这个礼乐崩坏的时代挽救人们的思想。于是你踏上了征途。还记得你在卫国时的耻辱吗?你希望满心的去到了卫国,你是多么的冀希卫灵公能够采纳你的政策。然而他却并没有将你的一副心血不管不顾,心里心心念念想着他的南子,甚至觉得你是他国派来的细作。你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你愤然离开。

  此时你已经59岁了,带着所跟随的弟子们在当动不安时代,穿行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曹国、宋国、郑国、陈国。你一边奔寻明理的国君,一边将自己的学说传授给人们。你可能曾在黄河或是长江边上感叹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可能也曾在等待着一位赏识你的国君,从而吟出沽之哉,沽之哉。你是多么的期盼有人能够赏识你,采纳你的学说。

  就在你在陈国城门与弟子走散时,你去问路人是否看见他们。你在他的眼里看见了一丝的厌恶,你看见了自己在他瞳孔里你那颓败的样子。好在你找到了他们。当子路愤然告诉你那路人嘲笑你如同丧家之犬时,你也只是淡然一笑,调侃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然而你心里的那份不甘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在你无数次不被统治者所认同自己时,你终于放弃去到处游说,从而去在民众中去发扬礼乐。此时你已经步入暮年。

  终于,你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你开始编写一本可以传世的书籍。你与弟子们不舍昼夜的编撰,春去秋来,时光在你与弟子的脸上留下了印记,终于一本旷世神作诞生了。你欣慰的看着哪本书,你决定给它取一个好名字。叫什么呢?你思索着。弟子们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有的说就叫《孔子》,你摇摇头。有的说《语经》,你还是觉得并不那么完美。你想着想着,突然说到:谈论言语,就叫《论语》。弟子思索一瞬同意了。

  这一年,你已经72岁了,你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淡然的看这个纷扰的时代,心中只有平淡。你含笑而逝。留给这个泱泱大国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细细品味你的一生,感悟你的淡然,体味你的思想。慢慢了解了你万世师主——孔丘。

《孔子》观后感7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后来从宋国移居到鲁国。那是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己的两个条件。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离开鲁国。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孔子。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可是,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卫国请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挡外来侵略者。子路为了保护小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十分悲痛,可是却说他是君子。终于,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中,颜回有自救的本领,完全可以马上上岸,可是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尽力把书籍打捞上岸,就这样,颜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复上下,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被冻死了。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捞上岸,孔子紧紧地抱了他八个小时,要知道,颜回是他最心爱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弟子把他拉开。经过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他时刻不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知道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孔子语言条理顺畅,说的话大都被世人谨记,如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扬天下。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然人体会到深受教育,人们能在悲观或乐观的场景中得到知识。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观后感8

  被热炒了非常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 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非常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黄石广电影迷成员们在华夏电影城集合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这个时段多出不少,而且非常多都是穿着校服来的学生们,看来纷纷开始放假的学生群体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电影院的主力人群。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与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是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孔子》观后感9

  《孔子》这部电影已经上映几天,今天才抽出时间去看,在去看这电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关于《孔子》的历史。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大、伟岸、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样,体会着各种的苦痛,充满悲情。让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经对孔子的一些事迹没有很大印象了。看完这部电影后,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导演胡玫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对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在军事上亦有建树,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是"内圣",孟子是"外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弟子: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在电影当中扮演孔子弟子:颜回——任泉饰演。

  颜回为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顾自己的安危坠入冰湖,最后离开人世。当孔子抱着颜回冰冷的身体,想用所有的办法想救颜回时,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点哭了。里面颜回说的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是改变自己的内心。"

  是的,有些世间的事物,环境的导致,都是我们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剧情里面有好多台词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等。

  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想去学习研究历史的想法。觉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当中了,却很失误怎么会对这些历史都不够了解呢。要好好的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还是不能明白究竟,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变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孔子》观后感10

  电影孔子上映的第二天2月23日,我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来写观后感,纯属个人意见,不知道该对谁说:

  第一,形象和场景刻画:

  关于周润发和心中孔子的形象:我一直承认周润发演技比较好来的,这部电影刻画的孔子,一直微笑着,很端但是不傲的感觉,温润有余而宽厚不足。而历史上那个面目模糊但妖妖叨叨的南子,周迅演的还不错。

  对古代的房屋啊,祭祀啊等了解很少所以看不出门道,我想的就是两点:一本片中齐鲁卫等各国的都城、村落明显不同,反映出了经济实力和民风民俗的差异,比那种看不出发生在那个城市的现代剧好很多。二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周游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春秋时代似乎最北边的小国燕也是在现在北京这个位置,也就是说,他周游列国应该都在黄河附近或者以南,为啥后半段那个雪花飘飘的,象东北的冬天啊?

  衣服:孔子的衣服和徒弟们的、国君们的很正常,一看就是麻的。南子的衣服,雷到我了,没见过把一大堆蓝色珊瑚珠纷纷扬扬挂一脑袋象一新疆小美女似的古代夫人,更雷的是她还从一排蓝色珠帘中走出来。

  第二、电影与历史和著作的契合:

  因为这个阶段在读论语,所以还是有些感想的。

  开篇处加封大司寇之前,孔子和鲁国国君说的那些话,差不多都是论语或者相关原文,不过改换了环境,比如该和冉有说的,对鲁国国君说了,这个也算是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吧,可以接受。

  那个漆思弓开始可是难坏了我,印象中完全没有这个人啊,回家一百度原来就是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的那位。这个,古代人有姓名字号。所以有点乱,其实著名学者知道漆思弓=漆雕开,看乐和的人既不知道漆思弓也不知道漆雕开,编剧就应该照顾一下我们这种刚开始学的人,直接叫他漆雕开就好了么?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没记错应该是这个话吧?),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这个要么大容易拔高成假大空,要么容易让编剧留下南子对这个境界作何理解的大漏洞。

  孔子的诸位弟-子,传说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剧中露脸的有那么几个。已经说过了的漆雕开,正冠后亡的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的子路。文质彬彬的孔子最喜欢的颜回、有管家感觉的冉求、著名孝子曾参、被夫子称赞总有办法的子贡,被孔子打击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

《孔子》观后感11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自己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自己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自己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自己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自己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自己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自己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自己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自己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孔子》观后感12

  周五下午,我们五年级在学校多功能厅集体观看《孔子》纪录片,这部电影令我很受教育。

  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发生的故事,导致孔子受连累被逐出鲁国。孔子在诸侯各国游说讲学,推崇仁政思想,企图改变各国战争纷争的局面,改变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后来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后,又被鲁君召回国,在此期间创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孔子的几条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名言对我们教育很多,比如说: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喜欢学,不会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他,也没有教他的必要。这句话给我们的教义是十分大的,告诉我们,要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要对学习抱着喜欢的态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这样老师才会对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师见你学习态度好,必定会想:“他(她)是一个有希望的学生”,也会因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会有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不会让老师天天一副“苦瓜脸”对着你,岂不是一举两得!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我同样记忆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仁义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然后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这样的人,以后必定会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们虽然谈不上“千古流芳”,但这样做至少不会“遗臭万年”。

  所以,《孔子》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给了我们后人很大的启发!曾几何时,他为了传播这正确美好的思想而到处颠沛流离!为了改变这纷争世界还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为了对后人的正确教育、启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难、倾注了多少心血!

  今天孔子,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思想精髓还活在人们的心中!

《孔子》观后感13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观后感14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前期被鲁定公重用,先由一介布衣提拔为中都宰,小有所成之后,被任命为大司寇和代国相。之后被陷害,被罢黜,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就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周游列国之旅,而后回到鲁国。

  在朝堂上,孔子为了保下漆思弓这个要为季氏殉葬的小奴,与公孙狃辩论,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这体现了孔子不畏强暴,敢于革故鼎新,改掉不好的旧制度以及他的仁爱之心。而在齐鲁的夹谷会盟中,孔子不仅为鲁国要回了失地,而且还以一百辆牛车吓退了齐国的五百辆战车,阻止了一场战争,保住了鲁定公和鲁国的尊严。这展现了他有见地的政治思想和四两拨千斤的军事谋略。

  但是,就像片中颜回所说,他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鲁定公一个人身上,这让我想起了戊戌变法康梁也是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光绪这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之后孔子就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漂泊之旅。当他被罢黜,被迫离开鲁国,他难过、颓丧;当他周游列国,他也会思念故乡。在这之中,当我们看到颜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护卫圣人的思想而被冻死时,子路临危出仕,孔子担心不已,谆谆告诫。子路战死卫国,却宁死不屈,就是死,他也记得夫子教诲,冠帽要堂堂正正。他扶正冠帽后,即被敌军多枪刺杀,那倒下的身躯让我潸然泪下。

  十四年后,当孔子再次回到鲁国,扔下手杖行跪拜之礼时,物是人非。城门还是当初的城门,宫殿还是当初的宫殿,行的礼还是当初的周礼,行礼的人却不再是当初那个有着一身鸿图抱负,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时局的孔子。而他的身边再也没有为他跳入冰河捞书的颜回,没有直爽善良的子路,他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不知道。

  在这部影片中,我知道了圣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就是有常人所做不到的坚韧以及恒心。所以,圣人与常人的距离很近但又很远。

  片中卖傻充楞但又知人善任,胆小保守的鲁定公,奸诈,多谋的季孙斯,还有颜回、子路、公孙狃、君夫人甚至漆思弓等等性格鲜明的人物,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历史和孔子。演员演技精湛,剧情紧凑连贯。

  影片的开始和最后都出现了头发花白的孔子坐在地上说:衰老了,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而孔子也说过: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总结了孔子的一生和对未来的向往。

  影片不仅有观赏意义还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对《论语》中的仁爱,善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孔子》观后感15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孔子》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孔子》观后感】相关文章:

孔子观后感05-17

孔子电影观后感10-13

孔子观后感15篇03-31

孔子观后感8篇11-20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9篇)06-09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05-18

《宠爱》观后感06-22

超越观后感06-10

《战马》观后感06-05

《夺冠》观后感05-28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孔子》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1

  暴雨,轰鸣的雷声,迷茫的路……跌于泥池,再爬起,大笑……几近痴狂的老人带着几近生根的痛苦,泥塑般让人触目,让人心惊。他,就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其不可却执意为之的孔子!

  电影中,孔子被一块玉玦决出鲁国,四海为家。离开时,适逢暴雨。在轰鸣的雷声暴雨下,在前途无路的迷茫中,孔子跌于泥池,挣扎爬起却于雨中酣畅淋漓的大笑。笑自己,一并的笑这世道。为何痛苦?为离别,为信仰。

  鲁国,是孔子的家,是弟子们的家。那里有妻儿,有安定的生活。但这处故土,他注定不能承担信仰。孔子的政治抱负、礼乐梦想统统毁在这里。建武子台,推行礼乐,志堕三都,带着血汗与期望的举措统统被现实打得落花流水。末了,鲁定公无奈一笑:“论聪明,夫子还需学会如何装傻。若是执意如此,夫子恐怕下场还不如我。”

  下场?是呀,世界如此杂乱,正是因为看清了局势,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人才会选择归隐。这个决定,多少有些自私,顾不得天下苍生;这个决定,却也何其聪明,天下混沌,苍生怎顾?何必为难自己,归隐已是不易。孔子却正相反,不会考虑下场!他不仅要顾苍生,还要为此赌上自己的一生。孔子不是不知道天下局势如何,也不是不知道自相残杀的人们有多不可救药。他知道,所以他不能放手不管,既然自己信仰的仁义可以救世,那么即使人们不信、不用、不取、不甘,他也依然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以求得这个世界对美德、对礼义的最大认同以及最大实现。他要救人,救整个天下的人。

  大道通天,有路不如无路,无路便是有路。离开鲁国,无路。孔子豁然一笑,携其弟子始其行途——有路无路都是一般区别,天下一般混沌,走哪儿,都一样。

  至卫,君弱国乱,储君无义。后宫干政,乌烟瘴气。乌云聚集,终降暴雨。离!

  至郑,君弱国乱,下臣干政。不尊道义,喧扰讲学。离!

  至蔡,君庸国乱,外封城门。围追堵截,可怜可笑。离!……

  就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走,挫败感已熟悉如掌心纹路。大把的时间从掌心流逝,不觉,孔子老矣!

  托书过冰河,冰裂,颜回救书,亡。

  卫国起内乱,君危,子路护君,亡。

  颜回逝时,怀中犹有书数卷;子路逝时,犹记夫子仪表之训,结缨而死。在孔子师徒心中,仁,义,高于生活,高于生命,高于一切。

  齐国攻鲁,季子急召孔子回。赠玉环,孔子归。重返故土的孔子热泪盈眶,此生将尽,便寄希望于后世。风烛残年的孔子整理大量史书,将自己的信仰和痛苦寄予其中。虽心愿未了,再也无能为力。公元479年,孔子逝。

  “世人都知道夫子您的痛苦,可未必能领会这痛苦的深度。”——南子见孔子,如是说。这痛苦的深度,恐怕只有孔子知道了。

《孔子》观后感2

  观人,当听其言,观其行,识其骨,明其志。

  听其言,乃是听其心志,由衷之言。诛心之语,不能见其心。

  观其行,乃是本心之行,身体力行。违心之作,不能见其性。

  识其骨,乃是精神之骨,傲骨侠心。率性而为,方能知其德。

  明其志,乃是终身之志,虽死不悔。为国为民,方是真丈夫。

  孔子其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而他的理想,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孔子手中无剑,但是却实实在在是一代大侠!这是他的本心本性,也是他的德行!这样的人,才真正是一代大丈夫!

  看了《孔子》这个电影之后,我忽然发现,其实,有很多东西,不止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需要,我们这个时代也同样需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多么善良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话,使得我们的人民,还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开始对于人性的第一次反思: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人格上的平等?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个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大同社会的构想,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最真切体现,同时,也是他甘于冒险周游列国的一个梦想!可是,在他的那个时代,这就是一个梦想!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梦想!不知道孔子有没有想过,在俩千年之后,还会有那么一些人,在这一片他曾经游走的土地上,再次为了他的这个梦想而奋斗?而这一次,这个梦想叫做——和谐社会,观后感《<孔子观后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理想社会!即便是我们的‘世外桃源’,也没有能够多到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

  孔子,影响了他们的那个时代,也同样影响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两千多年!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影响还会继续下去,甚至更加的强大!这就是人格的力量吗?还是真理的力量?

  我不懂,但是我希望我能多懂一点......

《孔子》观后感3

  孙子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生在鲁国,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祈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他曾任鲁国中都宰、大司寇和代国相,他提出了“以礼治国”的新式政治思想,他所创的儒家思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他所著的《春秋》、《论语》都流传后世,被千古传诵。带着一份期待与崇拜,星期五的晚上,我们全家走进影都,观看了电影《孔子》。

  孔子自幼勤奋好学,当他三十而六时,逐渐在他的故乡鲁国崭露头角,得到了鲁君的赏识,被认命为中都宰,在他的管制下,中都变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又逐渐被鲁君加封为大司寇,曾一度做上代国相的要职。击败了叛军,安保鲁君参加齐鲁盟会。但是,随着他的平步青云,却迎来了三恒的忌恨与排挤,终被三恒之首季氏驱逐出鲁国,后在异国他乡,带着一帮他的弟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十几年,但始终坚持他的理想从不放弃,并在途中著下《春秋》一书。在他晚年之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终于被迎回鲁国。

  看了这部令人悲伤的电影,我不仅又对孔子多了几分认识与敬佩之意:

  一、孔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更是一名极有谋略的军事家。在齐鲁盟会中,齐王心怀不轨,派出二百乘兵车,以威胁鲁君投降齐国,而孔子却用三百辆牛车,造出轰天声响,吓退了齐军的兵车,他不用一兵一卒,夺回了鲁国失陷多年的郓、龟阴三地;在朝中,他提出了“堕三都”、抑三桓”的主张,并用火攻的方法平叛了来势汹汹的三恒家臣——公孙狙。这改变了我以前对孔子“懂文不懂武”的印象,令我看见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孔子的另一面。

  二、我敬佩孔子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理想的精神。孔子流离他乡近二十年,不管环境多么艰难,始终不曾放弃他儒家思想的宣扬,他情节高尚,从不吃嗟来之食,一举一动中始终保持着他的学者风度和神态,在断粮七天时,他“以乐代食”,以顽强的意志力抗击饥饿的侵袭。在周游途中,为了让儒家思想得以流传后世,他废寝忘食,奋笔激书,写下《春秋》一书,使他的儒家思想在后世得以实现,并影响了往后历朝历代的政局。他这种坚持理想的精神着实让我有所触动。

  我不但钦佩孔子渊博的学问,而且敬重他高尚的品行。他那光辉的形象会永世被世人所传颂;而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必将千秋万代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明。

《孔子》观后感4

  周五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一个话剧,名字叫《少年孔子》,这个话剧使我感触很深。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随后讲述了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表现了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了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了,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了二十天了,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

  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了?”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了。”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

  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了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了,但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即使会弹五首曲子,但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很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但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的妈妈很辛苦,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孔丘很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了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了那种药,治好了她的病。

  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与比赛。”这时孔子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很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与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了火,他已经很不高兴了,孔子推荐他是为了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

  当然了,小孔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孔子》观后感5

  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黄石广电观众成员们在华夏电影城集合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这个时段多出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穿着校服来的学生们,看来纷纷开始放假的学生群体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电影院的主力人群。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观众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观众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有相当一部分的观众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孔子》观后感6

  如同那耀眼的北辰,在历史的天空中,散发着淡蓝的光芒,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是那么的耀眼。

  ——题记

  我站在历史的长河里,看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向远方,我的思绪慢慢地飘向远方,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回到那个有你的时代——春秋战国。

  我看见了你——孔子。你是那么的信心满满,你想去将自己的学说推行给列国的公侯,你想要在这个礼乐崩坏的时代挽救人们的思想。于是你踏上了征途。还记得你在卫国时的耻辱吗?你希望满心的去到了卫国,你是多么的冀希卫灵公能够采纳你的政策。然而他却并没有将你的一副心血不管不顾,心里心心念念想着他的南子,甚至觉得你是他国派来的细作。你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你愤然离开。

  此时你已经59岁了,带着所跟随的弟子们在当动不安时代,穿行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曹国、宋国、郑国、陈国。你一边奔寻明理的国君,一边将自己的学说传授给人们。你可能曾在黄河或是长江边上感叹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可能也曾在等待着一位赏识你的国君,从而吟出沽之哉,沽之哉。你是多么的期盼有人能够赏识你,采纳你的学说。

  就在你在陈国城门与弟子走散时,你去问路人是否看见他们。你在他的眼里看见了一丝的厌恶,你看见了自己在他瞳孔里你那颓败的样子。好在你找到了他们。当子路愤然告诉你那路人嘲笑你如同丧家之犬时,你也只是淡然一笑,调侃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然而你心里的那份不甘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在你无数次不被统治者所认同自己时,你终于放弃去到处游说,从而去在民众中去发扬礼乐。此时你已经步入暮年。

  终于,你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你开始编写一本可以传世的书籍。你与弟子们不舍昼夜的编撰,春去秋来,时光在你与弟子的脸上留下了印记,终于一本旷世神作诞生了。你欣慰的看着哪本书,你决定给它取一个好名字。叫什么呢?你思索着。弟子们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有的说就叫《孔子》,你摇摇头。有的说《语经》,你还是觉得并不那么完美。你想着想着,突然说到:谈论言语,就叫《论语》。弟子思索一瞬同意了。

  这一年,你已经72岁了,你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淡然的看这个纷扰的时代,心中只有平淡。你含笑而逝。留给这个泱泱大国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细细品味你的一生,感悟你的淡然,体味你的思想。慢慢了解了你万世师主——孔丘。

《孔子》观后感7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后来从宋国移居到鲁国。那是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己的两个条件。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离开鲁国。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孔子。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可是,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卫国请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挡外来侵略者。子路为了保护小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十分悲痛,可是却说他是君子。终于,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中,颜回有自救的本领,完全可以马上上岸,可是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尽力把书籍打捞上岸,就这样,颜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复上下,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被冻死了。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捞上岸,孔子紧紧地抱了他八个小时,要知道,颜回是他最心爱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弟子把他拉开。经过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他时刻不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知道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孔子语言条理顺畅,说的话大都被世人谨记,如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扬天下。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然人体会到深受教育,人们能在悲观或乐观的场景中得到知识。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观后感8

  被热炒了非常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 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非常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黄石广电影迷成员们在华夏电影城集合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这个时段多出不少,而且非常多都是穿着校服来的学生们,看来纷纷开始放假的学生群体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电影院的主力人群。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与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是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孔子》观后感9

  《孔子》这部电影已经上映几天,今天才抽出时间去看,在去看这电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关于《孔子》的历史。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大、伟岸、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样,体会着各种的苦痛,充满悲情。让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经对孔子的一些事迹没有很大印象了。看完这部电影后,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导演胡玫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对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在军事上亦有建树,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是"内圣",孟子是"外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弟子: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在电影当中扮演孔子弟子:颜回——任泉饰演。

  颜回为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顾自己的安危坠入冰湖,最后离开人世。当孔子抱着颜回冰冷的身体,想用所有的办法想救颜回时,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点哭了。里面颜回说的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是改变自己的内心。"

  是的,有些世间的事物,环境的导致,都是我们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剧情里面有好多台词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等。

  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想去学习研究历史的想法。觉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当中了,却很失误怎么会对这些历史都不够了解呢。要好好的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还是不能明白究竟,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变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孔子》观后感10

  电影孔子上映的第二天2月23日,我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来写观后感,纯属个人意见,不知道该对谁说:

  第一,形象和场景刻画:

  关于周润发和心中孔子的形象:我一直承认周润发演技比较好来的,这部电影刻画的孔子,一直微笑着,很端但是不傲的感觉,温润有余而宽厚不足。而历史上那个面目模糊但妖妖叨叨的南子,周迅演的还不错。

  对古代的房屋啊,祭祀啊等了解很少所以看不出门道,我想的就是两点:一本片中齐鲁卫等各国的都城、村落明显不同,反映出了经济实力和民风民俗的差异,比那种看不出发生在那个城市的现代剧好很多。二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周游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春秋时代似乎最北边的小国燕也是在现在北京这个位置,也就是说,他周游列国应该都在黄河附近或者以南,为啥后半段那个雪花飘飘的,象东北的冬天啊?

  衣服:孔子的衣服和徒弟们的、国君们的很正常,一看就是麻的。南子的衣服,雷到我了,没见过把一大堆蓝色珊瑚珠纷纷扬扬挂一脑袋象一新疆小美女似的古代夫人,更雷的是她还从一排蓝色珠帘中走出来。

  第二、电影与历史和著作的契合:

  因为这个阶段在读论语,所以还是有些感想的。

  开篇处加封大司寇之前,孔子和鲁国国君说的那些话,差不多都是论语或者相关原文,不过改换了环境,比如该和冉有说的,对鲁国国君说了,这个也算是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吧,可以接受。

  那个漆思弓开始可是难坏了我,印象中完全没有这个人啊,回家一百度原来就是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的那位。这个,古代人有姓名字号。所以有点乱,其实著名学者知道漆思弓=漆雕开,看乐和的人既不知道漆思弓也不知道漆雕开,编剧就应该照顾一下我们这种刚开始学的人,直接叫他漆雕开就好了么?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没记错应该是这个话吧?),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这个要么大容易拔高成假大空,要么容易让编剧留下南子对这个境界作何理解的大漏洞。

  孔子的诸位弟-子,传说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剧中露脸的有那么几个。已经说过了的漆雕开,正冠后亡的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的子路。文质彬彬的孔子最喜欢的颜回、有管家感觉的冉求、著名孝子曾参、被夫子称赞总有办法的子贡,被孔子打击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

《孔子》观后感11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自己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自己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自己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自己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自己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自己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自己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自己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自己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孔子》观后感12

  周五下午,我们五年级在学校多功能厅集体观看《孔子》纪录片,这部电影令我很受教育。

  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发生的故事,导致孔子受连累被逐出鲁国。孔子在诸侯各国游说讲学,推崇仁政思想,企图改变各国战争纷争的局面,改变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后来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后,又被鲁君召回国,在此期间创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孔子的几条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名言对我们教育很多,比如说: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喜欢学,不会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他,也没有教他的必要。这句话给我们的教义是十分大的,告诉我们,要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要对学习抱着喜欢的态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这样老师才会对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师见你学习态度好,必定会想:“他(她)是一个有希望的学生”,也会因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会有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不会让老师天天一副“苦瓜脸”对着你,岂不是一举两得!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我同样记忆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仁义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然后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这样的人,以后必定会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们虽然谈不上“千古流芳”,但这样做至少不会“遗臭万年”。

  所以,《孔子》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给了我们后人很大的启发!曾几何时,他为了传播这正确美好的思想而到处颠沛流离!为了改变这纷争世界还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为了对后人的正确教育、启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难、倾注了多少心血!

  今天孔子,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思想精髓还活在人们的心中!

《孔子》观后感13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观后感14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前期被鲁定公重用,先由一介布衣提拔为中都宰,小有所成之后,被任命为大司寇和代国相。之后被陷害,被罢黜,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就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周游列国之旅,而后回到鲁国。

  在朝堂上,孔子为了保下漆思弓这个要为季氏殉葬的小奴,与公孙狃辩论,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这体现了孔子不畏强暴,敢于革故鼎新,改掉不好的旧制度以及他的仁爱之心。而在齐鲁的夹谷会盟中,孔子不仅为鲁国要回了失地,而且还以一百辆牛车吓退了齐国的五百辆战车,阻止了一场战争,保住了鲁定公和鲁国的尊严。这展现了他有见地的政治思想和四两拨千斤的军事谋略。

  但是,就像片中颜回所说,他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鲁定公一个人身上,这让我想起了戊戌变法康梁也是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光绪这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之后孔子就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漂泊之旅。当他被罢黜,被迫离开鲁国,他难过、颓丧;当他周游列国,他也会思念故乡。在这之中,当我们看到颜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护卫圣人的思想而被冻死时,子路临危出仕,孔子担心不已,谆谆告诫。子路战死卫国,却宁死不屈,就是死,他也记得夫子教诲,冠帽要堂堂正正。他扶正冠帽后,即被敌军多枪刺杀,那倒下的身躯让我潸然泪下。

  十四年后,当孔子再次回到鲁国,扔下手杖行跪拜之礼时,物是人非。城门还是当初的城门,宫殿还是当初的宫殿,行的礼还是当初的周礼,行礼的人却不再是当初那个有着一身鸿图抱负,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时局的孔子。而他的身边再也没有为他跳入冰河捞书的颜回,没有直爽善良的子路,他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不知道。

  在这部影片中,我知道了圣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就是有常人所做不到的坚韧以及恒心。所以,圣人与常人的距离很近但又很远。

  片中卖傻充楞但又知人善任,胆小保守的鲁定公,奸诈,多谋的季孙斯,还有颜回、子路、公孙狃、君夫人甚至漆思弓等等性格鲜明的人物,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历史和孔子。演员演技精湛,剧情紧凑连贯。

  影片的开始和最后都出现了头发花白的孔子坐在地上说:衰老了,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而孔子也说过: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总结了孔子的一生和对未来的向往。

  影片不仅有观赏意义还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对《论语》中的仁爱,善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孔子》观后感15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